2010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

来源:新浪科技
创建时间:2010年11月19日
状态:已结束
1、用户性质
  1. 单位用户
    61.2%
    2,397票
  2. 个人用户
    38.8%
    1,521票
2、主要使用操作系统类型
  1. Windows XP
    62.8%
    3,458票
  2. Windows Server2003
    15.1%
    833票
  3. Windows 7
    7.7%
    425票
  4. Windows Vista
    4.4%
    243票
  5. Linux
    4.4%
    243票
  6. Windows server2008
    4.4%
    241票
  7. 其他
    0.6%
    34票
  8. Mac OS
    0.5%
    25票
3、2010年以来是否发生过网络安全事件
  1. 0
    38.3%
    1,499票
  2. 1
    29.5%
    1,155票
  3. 3次及以上
    19.3%
    756票
  4. 2
    13.0%
    508票
4、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类型
  1. 感染病毒/蠕虫/木马程序/恶意代码
    35.6%
    2,560票
  2. 网页遭篡改
    19.6%
    1,409票
  3. 垃圾邮件
    16.6%
    1,190票
  4. 遭到网络攻击或端口扫描
    15.4%
    1,107票
  5. 网络盗窃、网络钓鱼
    8.1%
    580票
  6. 其他
    4.7%
    335票
5、如何发现网络安全事件
  1. 网络(系统)管理员工作监测发现
    37.8%
    2,120票
  2. 通过安全产品发现
    27.7%
    1,555票
  3. 通过事后分析发现
    22.1%
    1,239票
  4. 有关部门通知或他人告知
    7.3%
    412票
  5. 其他
    5.0%
    280票
6、可能的攻击来源
  1. 外部
    49.4%
    1,935票
  2. 内外都有
    25.5%
    999票
  3. 不清楚
    17.6%
    688票
  4. 内部
    7.6%
    296票
7、导致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可能原因
  1. 未修补网络(系统)安全漏洞
    39.2%
    2,295票
  2. 弱口令或缺少访问控制
    21.2%
    1,241票
  3. 内部安全管理存在漏洞
    16.4%
    962票
  4. 攻击者使用拒绝服务攻击
    16.0%
    938票
  5. 其他
    7.2%
    423票
8、目前使用了哪些网络安全产品
  1. 防火墙
    32.3%
    2,974票
  2. 防病毒
    28.6%
    2,630票
  3. 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
    17.2%
    1,583票
  4. 信息内容和垃圾邮件过滤
    11.0%
    1,016票
  5. 安全审计
    6.1%
    559票
  6. UTM 网站防护
    2.6%
    242票
  7. 其他
    2.1%
    196票
9、目前采取了哪些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
  1. 口令加密和访问控制
    38.8%
    2,722票
  2. 日志留存
    21.7%
    1,522票
  3. 建立安全组织,确定安全责任人
    18.2%
    1,275票
  4. 冗灾备份
    18.1%
    1,268票
  5. 其他
    3.2%
    227票
10、2010年以来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次数
  1. 3次及以上
    32.9%
    1,290票
  2. 1
    28.8%
    1,129票
  3. 0
    25.0%
    981票
  4. 2
    13.2%
    518票
11、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途径
  1. 网络下载或浏览
    42.3%
    2,863票
  2. 移动存储介质
    22.1%
    1,497票
  3. 局域网
    16.4%
    1,106票
  4. 电子邮件
    15.8%
    1,066票
  5. 其他
    3.4%
    229票
12、感染计算机病毒的名称
  1. “木马下载器”(Troj_Downloader)及变种
    22.1%
    2,110票
  2. “U盘杀手”及变种
    13.1%
    1,248票
  3. “代理木马”(Troj_Agent)及变种
    10.9%
    1,041票
  4. “灰鸽子”(GPigeon)及变种
    10.4%
    998票
  5. AutoRun及变种
    9.2%
    877票
  6. Troj_Startpage及变种
    7.6%
    729票
  7. “网游大盗”(Troj_OnlineGames、Gamepass)及变种
    7.5%
    714票
  8. 其他
    5.7%
    543票
  9. “AV终结者”及变种
    5.5%
    529票
  10. Html_Iframe及变种
    3.9%
    372票
  11. Kido及变种
    2.6%
    246票
  12. “震网”病毒
    1.6%
    153票
13、计算机病毒造成的主要危害
  1. 密码、账号被盗
    30.1%
    2,130票
  2. 系统(网络)无法使用
    27.1%
    1,917票
  3. 浏览器配置被修改
    25.8%
    1,823票
  4. 受到远程控制
    12.7%
    902票
  5. 其他
    4.3%
    304票
14、使用移动终端产品的类型
  1. 智能手机
    45.2%
    2,054票
  2. 平板电脑
    23.2%
    1,056票
  3. 非智能手机
    22.9%
    1,040票
  4. 其他
    8.7%
    393票
15、是否使用移动终端产品进行互联网应用
  1. 68.1%
    2,669票
  2. 31.9%
    1,249票
16、使用移动终端产品进行互联网应用的情况
  1. 浏览网页
    28.9%
    2,814票
  2. 即时通讯
    17.4%
    1,696票
  3. 收发邮件
    13.0%
    1,267票
  4. 视频和音乐
    8.6%
    841票
  5. 微博
    6.6%
    648票
  6. 手机支付
    5.9%
    573票
  7. 网络游戏
    5.7%
    555票
  8. 股票
    5.4%
    522票
  9. 其他
    4.5%
    442票
  10. 社交网站
    4.0%
    387票
17、使用移动终端产品的操作系统
  1. Windows mobile(微软)
    25.8%
    1,366票
  2. Symbian(塞班)
    24.1%
    1,277票
  3. 其他
    14.4%
    763票
  4. IOS(苹果)
    10.8%
    573票
  5. Andriod(安卓)
    9.4%
    497票
  6. Linux
    4.9%
    260票
  7. BlackBerry OS(黑莓)
    4.0%
    212票
  8. Windows Phone 7
    3.7%
    195票
  9. PalmOS
    2.7%
    145票
18、遇到移动终端产品的安全问题
  1. 手机病毒
    25.9%
    1,621票
  2. 恶意/流氓软件扣费
    23.2%
    1,450票
  3. 网络欺诈
    17.7%
    1,107票
  4. 个人敏感信息泄露
    13.5%
    847票
  5. 其他
    11.0%
    687票
  6. 手机僵尸
    5.3%
    330票
  7. 远程受控
    3.5%
    217票
19、造成移动终端产品安全问题的途径
  1. 垃圾短信
    26.9%
    2,229票
  2. 网站浏览
    15.2%
    1,258票
  3. 钓鱼(欺诈)信息
    14.7%
    1,221票
  4. 骚扰电话
    12.4%
    1,025票
  5. 电脑链接
    8.8%
    726票
  6. 存储介质
    8.0%
    666票
  7. 其他
    7.0%
    576票
  8. 电子邮件
    4.4%
    368票
  9. 蓝牙
    2.6%
    212票
20、2010年以来是否感染过移动终端病毒
  1. 0次
    53.8%
    2,108票
  2. 1次
    28.2%
    1,103票
  3. 3次及以上
    9.3%
    364票
  4. 2次
    8.8%
    343票
21、感染移动终端病毒的途径
  1. 网站浏览
    22.1%
    1,660票
  2. 彩信
    13.3%
    1,000票
  3. 普通短信
    12.6%
    945票
  4. 存储介质
    12.2%
    915票
  5. 电脑连接
    11.7%
    879票
  6. 电子邮件
    9.8%
    737票
  7. 其他
    8.7%
    657票
  8. 网络聊天
    7.1%
    538票
  9. 蓝牙
    2.6%
    197票
22、感染移动终端病毒造成的主要危害
  1. 影响手机正常运行
    27.7%
    1,864票
  2. 信息泄露
    25.7%
    1,731票
  3. 恶意扣费
    24.8%
    1,671票
  4. 其他
    9.1%
    611票
  5. 远程受控
    6.5%
    437票
  6. 手机僵尸
    6.2%
    416票
23、使用移动终端安全产品的类型
  1. 手机防病毒软件
    38.2%
    2,043票
  2. 来电防火墙
    28.1%
    1,502票
  3. 短信防火墙
    18.9%
    1,013票
  4. 其他
    14.8%
    789票
24、感染移动终端病毒的名称
  1. QQ盗号手(AT.QQStealer.B)
    22.8%
    1,549票
  2. 短信海盗(Lanpackage.C)
    16.6%
    1,129票
  3. 僵尸网络之进化(FC.ThemeInstaller.A)
    15.8%
    1,076票
  4. 僵尸网络(BIT.NmapPlug.A)
    11.6%
    791票
  5. 彩信骷髅炸弹(LanPackage.A)
    9.8%
    667票
  6. 盗密空间(BW.AhWhElla.C)
    8.7%
    588票
  7. 同花顺大盗(AT.FLStealer.A)
    5.0%
    339票
  8. 安卓短信卧底(SW.Spyware.A)
    4.5%
    308票
  9. 老千大富翁(FC.Portal.A)
    3.1%
    208票
  10. 彩秀画皮(BIT.QCHShow.A)
    2.0%
    139票
1、用户性质
2、主要使用操作系统类型
3、2010年以来是否发生过网络安全事件
4、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类型
  • 1. 感染病毒/蠕虫/木马程序/恶意代码
  • 2. 网页遭篡改
  • 3. 垃圾邮件
  • 4. 遭到网络攻击或端口扫描
  • 5. 网络盗窃、网络钓鱼
  • 6. 其他
5、如何发现网络安全事件
  • 1. 网络(系统)管理员工作监测发现
  • 2. 通过安全产品发现
  • 3. 通过事后分析发现
  • 4. 有关部门通知或他人告知
  • 5. 其他
6、可能的攻击来源
7、导致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可能原因
  • 1. 未修补网络(系统)安全漏洞
  • 2. 弱口令或缺少访问控制
  • 3. 内部安全管理存在漏洞
  • 4. 攻击者使用拒绝服务攻击
  • 5. 其他
8、目前使用了哪些网络安全产品
  • 1. 防火墙
  • 2. 防病毒
  • 3. 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
  • 4. 信息内容和垃圾邮件过滤
  • 5. 安全审计
  • 6. UTM 网站防护
  • 7. 其他
9、目前采取了哪些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
  • 1. 口令加密和访问控制
  • 2. 日志留存
  • 3. 建立安全组织,确定安全责任人
  • 4. 冗灾备份
  • 5. 其他
10、2010年以来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次数
11、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途径
12、感染计算机病毒的名称
  • 1. “木马下载器”(Troj_Downloader)及变种
  • 2. “U盘杀手”及变种
  • 3. “代理木马”(Troj_Agent)及变种
  • 4. “灰鸽子”(GPigeon)及变种
  • 5. AutoRun及变种
  • 6. Troj_Startpage及变种
  • 7. “网游大盗”(Troj_OnlineGames、Gamepass)及变种
  • 8. 其他
  • 9. “AV终结者”及变种
  • 10. Html_Iframe及变种
  • 11. Kido及变种
  • 12. “震网”病毒
13、计算机病毒造成的主要危害
14、使用移动终端产品的类型
15、是否使用移动终端产品进行互联网应用
16、使用移动终端产品进行互联网应用的情况
17、使用移动终端产品的操作系统
  • 1. Windows mobile(微软)
  • 2. Symbian(塞班)
  • 3. 其他
  • 4. IOS(苹果)
  • 5. Andriod(安卓)
  • 6. Linux
  • 7. BlackBerry OS(黑莓)
  • 8. Windows Phone 7
  • 9. PalmOS
18、遇到移动终端产品的安全问题
19、造成移动终端产品安全问题的途径
20、2010年以来是否感染过移动终端病毒
21、感染移动终端病毒的途径
22、感染移动终端病毒造成的主要危害
23、使用移动终端安全产品的类型
24、感染移动终端病毒的名称
  • 1. QQ盗号手(AT.QQStealer.B)
  • 2. 短信海盗(Lanpackage.C)
  • 3. 僵尸网络之进化(FC.ThemeInstaller.A)
  • 4. 僵尸网络(BIT.NmapPlug.A)
  • 5. 彩信骷髅炸弹(LanPackage.A)
  • 6. 盗密空间(BW.AhWhElla.C)
  • 7. 同花顺大盗(AT.FLStealer.A)
  • 8. 安卓短信卧底(SW.Spyware.A)
  • 9. 老千大富翁(FC.Portal.A)
  • 10. 彩秀画皮(BIT.QCHShow.A)
状态:已结束  当前时间:2024-04-29 22:52:29